.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和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育人能力。2025年7月5日至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筹)组织11名专职教师赴贵州参加由贵州师范大学承办的思政课教师暑期实践研修班。通过专题报告、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方式,深化了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理解,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注入新动能。
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
7月6日上午,研修班与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围绕思政课改革创新展开研讨。
7月6日下午,教师们前往黔灵山,参观蒋介石关押张学良、杨虎城的麒麟洞及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麒麟洞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见证了张学良(1941—1942年)和杨虎城(1949年)被囚禁的岁月;纪念碑则铭记着贵州解放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庄严肃穆的环境让教师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7月7日,研修班赴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这座国民党设立的秘密监狱曾关押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杨虎城、小萝卜头(宋振中)等120余名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随后,教师们前往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山”),瞻仰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烈士雕塑等纪念建筑,重温革命历史,缅怀先烈功绩。
重走长征路,传承红色基因
7月8日,教师们来到娄山关战斗遗址。1935年,红军两次占领娄山关,毛泽东在此写下《忆秦娥·娄山关》,留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丽诗篇。下午,研修班走进苟坝会议会址,重温1935年3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历史:会议撤销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避免红军覆灭危机,并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巩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教师们还徒步1.5公里的“毛泽东小道”,亲身体验革命先辈的艰辛。
7月9日,研修班抵达茅台镇,参观四渡赤水之三渡渡口及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1935年3月,中央红军在此三渡赤水,以灵活战术摆脱敌军围追堵截,谱写了长征史上的辉煌篇章。
探访文化地标,厚植家国情怀
7月10日,教师们走进贵阳孔学堂。这座占地13亩的文化地标以“学研”为核心,致力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午,研修班探访青岩古镇,参观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遗迹。古镇曾是周恩来父亲、邓颖超母亲等革命家属的秘密居住地,见证了中共地下斗争的峥嵘岁月。
以研促教,赋能思政课堂
为期一周的研修活动中,教师们通过实地学习、现场教学和交流研讨,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的巨大牺牲。大家一致表示,将把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此次研修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持续组织教师赴红色教育基地实践学习,推动思政课教学与现实紧密结合,切实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筹)组织思政课教师赴西北师范大学开展暑期实践研修
下一条:马院教师贺翕应邀参加第三届区域抗战史论坛暨“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研究学术交流活动